微软公司最新出品,Microsoft Firefox 2007,融合了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的所有优点。 此版本加强了安全方面的保护,提高了因功能过于强大而有些迟钝的Windows Live Hotmail的使用速度。 只能在Windows XP或更高版本的Windows下使用,Mac和Linux下无法使用。 这款软件可在各地软件经销商处购得,价格约20美元,最新的Windows XPista中已经捆绑了此软件,您只需花费约300美元的价格就可获得带有Microsoft Firefox 2007浏览器的Windows XPista操作系统软件。但请注意微软公司不销售不带此浏览器的Windows XPista。 官方下载地址:www.msfirefox.com。(需提供信用卡信息以进行网上付款)
暂不升级卡巴斯基到7.0版本
早就知道卡巴斯基的kis7(Kaspersky Internet Security 7,卡巴斯基互联网安全套装7)面市了,本打算从kis6升级到kis7的,但只在卡巴斯基台湾网站上见到繁体中文版的,天津网站上还没有简体中文版本的,就搜了一下出来不少kis7,就在我想要卸载kis6时在cnBeta 上发现了天津方面的一份声明,如下:
近日,卡巴斯基接到多位用户举报,有人在多家网络论坛提供假冒的卡巴斯基互联网安全套装7.0简体中文版下载,而当用户下载后发现不但不能安装或使用,反而会弹出如下界面: 点击“全新安装(安装之前先扫描病毒)”后,很快会弹出检测到“网银大盗”和“灰鸽子”的警告。 单击确定后,会打开一个网址为https://www.kaspersky7.com.cn/kaspersky7.htm的网页,并弹出要求到此网页安装Picasa的警告框。 此网页中,除了Picasa的下载链接之外,所有链接都不可用。 假冒者为了欺骗网友,还制作如下两个网站冒充卡巴斯基中国官方网站: https://kaspersky7.com.cn、 https://kaspersky7.cn(注意!两个域名中均有数字7)。这两个网站不仅风格和内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还将其相关频道也链接到卡巴斯基中国官方网页:[www.kaspersky.com.cn](https://www.kaspersky.com.cn/)中。这种行为性质极其恶劣,不但欺骗了广大网友,同时还严重损害 卡巴斯基公司和卡巴斯基反病毒产品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的良好声誉。 针对此事,卡巴斯基公司现郑重声明:到目前为止,卡巴斯基公司从未对外 正式发布过卡巴斯基互联网安全套装7.0简体中文版。现在网络上的所有论坛、网站中所谓的卡巴斯基互联网安全套装7.0简体中文版,均非卡巴斯基公司官方 发布版本。卡巴斯基公司在此敬告请广大用户谨慎下载、安装,对此造成的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损失,卡巴斯基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同时,我们再次提醒用户,卡巴斯基中国官方网站为:[https://www.kaspersky.com.cn](https://www.kaspersky.com.cn/),其他不一致的网站域名均不属于本公司所有。请用户小心防范网络中可能存在的钓鱼网站,避免上当受骗。一切有关卡巴斯基公司及其产品的信息,均以卡巴斯基中国官方网站所发布内容为准。 另外,对于盗用我公司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我公司将保留一切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卡巴斯基公司
2007年6月28日
原文在这里:https://www.kaspersky.com.cn/KL-AboutUs/news2007/06n/070628.htm 所以对于重要的软件,最好使用正式版本的,什么绿色、破解的,统统不能用,但激活码这样的东西就不用什么正式的了,只要一个激活码能让我用十来天,我就不会去急着找新的激活码。
下载QQ堂时卡巴斯基发出警告
发现有很多人在玩马化腾的QQ堂游戏,试着下载一下,但在下载到97%时(FlashGet中)卡巴斯基接连发出两个木马警告,其中一个是红色警告。卡巴斯基版本:互联网安全套装6.0个人版,病毒库最后更新时间2007-08-30 10:02:14 两个警告,我都选择了【拒绝】,接着下载停留在97%,然后我shift+del
维基百科每日摘:能量均分定理 & 西雅图
优良条目
能量均分定理在古典统计力学中是一种联系系统温度以及平均能量的普遍方案。能量均分的原始概念是热平衡时能量被等量摊分成各种形式,例如分子平移运动的平均动能应等于旋转运动的平均动能。能量均分定理作出对数量相关的预测。跟均功定理一样,可由指定的系统温度计算出系统热容从而得出系统的总平均动能及势能。但是,均分定理还能分别给出能量各个部份的平均值,如某粒子的动能又或是弹簧的势能。例如说,它预测出在热平衡时一理想气体的每个粒子平均动能皆为(3/2)kBT,其中_kB_为玻尔兹曼常数而_T_为温度。更普遍地,无论多复杂也好,它都能被应用于任何热平衡的古典系统中。 每日图片
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华盛顿州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的金县,距离加美边境约174公里。西雅图也是金县的县治所在。西雅图建立于1850年代,得名于西雅图酋长。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估计人口573,911人,整个都市区人口约为380万。西雅图的官方别名为“翡翠之城”。西雅图被认为是油渍摇滚(Grunge Music)的诞生之地。西雅图人的咖啡消费量极大。图为西雅图黄昏景色。
分享《小王子》Word.doc文档(带插图)
自己从网上一章一节复制过来的,有插图,已用kis6扫描无病毒,如不放心可自己再扫一遍,这书确实不错。
《小王子》(上)https://www.box.net/shared/y08ej2081s
财经时报:记忆的“外包”
唐·诺曼
下面这件事和科技有关,而且发人深思。故事说的是一位读者的不满、我的朋友盖伊(Guy)以及一次并不顺利的午餐约会。
先说说这个读者。我在几天前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写信的读者觉得我建议人们不要安装太多软件的作法简直难以理喻。而我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程 序会和其它程序产生冲突,所以安装的程序越少,问题也就越少。马萨诸塞州的神学院学生汉利(Panagiotis Hanley)可不这么看。据我所理解,他的道理是:科技专栏作家不应该劝人们远离科技。
这个读者反馈很有趣──也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不是有什么不满,只是想提出一些更深层的问题,比如:科技专栏作家是否应该只宣传科技的好处?科技 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吗?我试图在对科技的热情以及我的适度怀疑间找到某种平衡点。当然,科技带给我们的远远超越了计算机诞生前暗无天日的洪荒时代里我们 所有的梦想。不过我在想:科技是否也侵蚀了我们的心智和判断能力。
比如,最近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我和朋友盖伊约好午餐时间在商场见面,我准备陪他买部新手机。盖伊做事很有条理,他通过一部诺基亚手机和人们保持联系──手机通过
蓝牙和他的iPaq个人数字助理(PDA)相连。
等了一个半小时以后,我意识到以通常的行为标准来看,他是迟到了。因此我想给他打个电话。不过最近我把计算机上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的数据库分成了三部分,并且只把一部分数据复制到手机上,这样我就不用在打电话前翻阅几百个我根本不会联系的人了。不过这个主意并不算太好,因为我发现盖伊的电话号码找不到了。
我又做了一会儿“拇指运动”,还躲开了一位向我推销防癌蔬菜清洗机的销售员,终于我找到了盖伊妻子的电话──这个号码不知怎么逃过了我对通讯簿的大清洗。盖伊很快接听了电话,听起来有条不紊──在他意识到自己忘记了约会之前。
原来,盖伊将约会时间记入了他的iPaq和笔记本计算机,不过盖伊并没听到过提醒铃声。我们的会面因为又一段插曲拖得更晚了:盖伊到商场后给我 打电话,可接电话的却总是我的妻子。他有点儿胡涂,于是向我的妻子要我的手机号码,后来他意识到他拨通的这个号码就是我的手机。
实际上是这样的:因为接收信号不好,我将手机呼叫转移到家中的电话上,不过忘记转回来了。我们终于见面,不过购买新手机的愿望也大打折扣了,因为我们发现科技也许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些复杂了。
午餐后我们意识到:科技不仅让我们的大脑变成一团乱麻,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因此变得一团糟。
在PDA出现之前,我们的桌子上总放着记事本。每天工作开始前,我们会仔细读一遍,记下今天要做些什么。我们会特意在中午一栏上标明午餐约会, 记号甚至可能会画到其它时间空档里,于是这一天的日程看起来似乎满满当当,实际上只是虚有其表。而现在使用Microsoft Outlook等其它软件,我们感到有必要把电子记事本写满,以保证我们的一天不仅感觉充实而且在软件商看起来也要相当充实。
不仅如此。我们还成了铃声提醒的奴隶。我们将自己的记忆“外包”了。我们忘记了约会,因为我们相信PDA和笔记本计算机会替我们做这些事。
因此,盖伊和我把这次约会搞得一团糟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将午餐约会这样简单的任务也交给了机器。科技已经过多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我还不知道 它们的平衡点在哪里,不过我会继续寻找。我现在只是知道:如果我们因为科技而无法完成最基本的社会活动,那么科技就打败了我们。
盖伊还在四处寻找合适的新手机──只是热情稍减。我依旧随身带着笔记本和钢笔。而且无论如何,我们俩会努力把对方的手机号码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作者为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系、心理学系、认知科学系教授)
人民时评:还有多少选秀节目在自掘坟墓?
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消息,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报,批评重庆电视台举办、播出的《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严重违规行为,要求立即停播《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
《第一次心动》突然以被叫停这种尴尬的方式收场,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如果心平气和来看,或者真正看过这档节目,就会发现《第一次心动》更像是自掘坟墓。
一段时间以来,与其有关的新闻呈现井喷之势。遗憾的是,大都是负面新闻居多。无论是“张国立患尿毒症”还是“刘晓庆与姜文偷情”,以及柯以敏与刘晓庆 “面和心不和”,所有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都是蓄意的恶劣炒作,都是该剧组为求轰动效应所策划的猛料。对此,张国立、刘晓庆先后声讨该剧组的恶意炒 作太恶劣,张国立称早已与他们解除合作关系。而柯以敏则表示,针对剧组人员编造的假新闻,她的经纪公司将起诉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拿名人炒作是借力打力,当涉及的名人纷纷怒斥以求自保时,为了进一步炒作,剧组就不惜自虐了。于是我们看到,当张国立公开与节目划清界限后,该节目突然爆出“导演为同性恋,借节目对选手进行潜规则”的恶俗新闻。如此对观众审美趣味的挑衅,令人哑然。
国家广电总局的通报认为,《第一次心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显然,这种判断绝不会是无来由 的。在其比赛环节,我们看到,有的选手对女评委进行调情,有的评委互相争风吃醋,评委甚至逼问男选手选谁当他“女朋友”,甚至煽动男选手去扇女评委的耳 光。如此一幕幕,自然令人瞠目。
犹记得,当初有关方面在推介节目时称:“走出传统选秀节目的制肘,健康而不糟糠、快乐而不瞎乐,通俗 而不庸俗的‘第一次心动’必将会火爆老、中、青三代,风靡大江南北,真正完成‘颠覆传统,颠覆自我’的主旨,‘让激情与自由挥洒,让个性与梦想齐欢,全民 打造精神风尚之礼’。”
如今来看,《第一次心动》选秀节目恰恰与初衷背道而驰,是糟糠而不健康,是瞎乐而不快乐,是庸俗而不通俗。也 的确“颠覆传统,颠覆自我”了,但这种颠覆是极端的,是错误的,是有违伦理的,也是违反公序良俗的。诚然,“让激情与自由挥洒,让个性与梦想齐欢,全民打 造精神风尚之礼”,这种理想固然无可非议,但不能没有底线,不能嗜痂为美,不能把肉麻当有趣,把恶心当幽默,把恶俗当通俗。最关键的是,不能乐此不疲地以 制造假“新闻”为乐事,不能为了赚取眼球就罔顾职业道德。动辄炮制一些子虚乌有却虚张声势的假冒伪劣新闻,不仅是对公众智商的侮辱也是对新闻纪律的践踏。
不容回避的是,近年来,国内选秀节目风生水起,简直呈一窝蜂的态势,这些节目你追我赶,怪招频仍,竞争日趋白热化,陷入了“肉搏战”。选秀节目为何这么 火?深层次的现实语境是,在一个泛娱乐化时代,娱乐节目具有低风险性,同时又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迅速实现吸引眼球的目标。此外,最关键的原因是, 在眼球经济时代,选秀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比如,不厌其烦地设置“短信票选”。媒体追求经济利益并无不可,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将社会效益弃 置一旁,则令人遗憾。
毫无疑问,《第一次心动》的被叫停,也为整体选秀节目拉上了警报。在选秀节目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陷入低水平竞 争的趋势下,选秀节目为了迅速脱颖而出,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这就使选秀节目越来越走向恶俗化和悚然化。就目前国内整体选秀节目而言,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 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出现这些问题的绝非《第一次心动》一家。生存还是死亡,重蹈覆辙还是幡然 醒悟,回头是岸还是自掘坟墓,选秀节目的何去何从,其实答案在选秀节目自己这边。
王石川
微软从专科生寻找人才嘲笑了谁?
无论从形象、效益、知名度和福利待遇,微软不能说不牛,人家毕竟是世界顶级企业。无论从技术含量和人才的要求上,微软不能说不高,人家毕竟垄断了世界的桌面办公系统。说起微软的员工,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博士硕士,可是人家却实实在在招收专科生。让国内人士大跌眼镜。
近日,举行的微软IT课程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共有67所专科院校的3188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最终获奖的冠军组成员将免费前往微软美国总部参观学习;亚军、季军组成员直接进入“微软实习生计划”,前往微软中国公司实习;第四至第八名参赛组成员也将被推荐进入微软战略联盟企业中实习。
微软是从05年开始启动中国实习生计划,截至目前,微软已经录取了约20位专科学历的中国员工。微软中国研发总部的200多名开发团队中,有毕业于各个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据说表现最棒的一名程序员只有中专学历。
一边是众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过剩,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微软视而不见呢?
客串评审的企业老总们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弊病:专业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不相适应、学生“实践与打工不分”。正是因为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才转而到专科生中去寻找“埋没”的人才。现代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可是我们一些大学一些专业却依然原地踏步,不思进取,更不用说是在与时俱进。正如微软伙伴ATA公司负责人王林说,他是1980年上的大学,当他看到2003年的大学专业教材居然仍延用他23年前的课本时,大吃一惊。由于培养与实践的脱节甚至于有些用人单位的老总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论斤买都贵”。可以说这也是一些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另一个原因。
8月3日至9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带着家人来到北戴河休假。这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这不仅体现中央关心教育,重视人才的一项具体举措。 从另一层面上是对各教育单位和广大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象被邀请者一样重视人才的培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科教兴国,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尊重教育,尊重人才,不仅仅是对现有人才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加强未来人才的培养,使真正的人才得到最好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脱颖而出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亲切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时指出:要重视教学的综合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这些都反映了中央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期望。而微软从专科生中招人,更是提醒我们的各大专院校,要从更高的层面上重视教学,高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不是“纸上谈兵”。
从另一方面来说,微软从专科生中招人不仅击中了我们教学的软肋,而且也给国内一些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打了一记耳光。相比微软,这些用人单位应当感到汗颜才是:人家微软都可以不拘一格招人才,为什么我们却有那么多的限制,那么多地学历歧视?在招聘会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单位的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甚至于211或985院校。更有一些用人单位普通岗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国内教育招生制度还有一些缺陷,因此有相当一部分“高能”学生,只能屈尊上专科学校。尤其是95年大学扩招前的专科生,若是放在现在,当年的专科生很多都可以进重点大学。可以说这是他们生不逢时。只能是时代悲剧的牺牲品。
从智力来说,除了少部分智商过140的天才,一般人都是相差不大,换句话说,专科学生并不比本科生笨。一些上了本科,或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也并不是说明他们高人一等。从某些方面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是一台性能好一点的考试机器而已。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报道,说某某著名大学“低能儿”的“新闻”。
人 才高消费和学历歧视不仅仅在企业中广泛存在,即使是纳税人供养的公务员招考依然歧视专科生,在每年各地的公务员招考中,很少有专科生可以报考的。不仅如 此,一些大专院校在研究生入取时也歧视专科生。虽然国家每年的研究生招生简单上都是要求有一定工作年限的的专科生可以报考。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学校几乎是 用各种限制或者干脆不给予面试机会,变相取消专科的考试或入学资格。
“学以致用”,“英雄不问出处”,何时才能做到不是一句领导报告会上的口号和外交辞令?
可以说:微软招收专科生这是对当前某些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方式的最大嘲笑。
他有能力上大学
因为贫困,面对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休学打工挣钱为家里还债;后来 他再次考上大学,读到大二后,学费债务和家庭债务及妹妹辍学的危险,使他不得不再次辍学打工。一年多后,他重新返回高中,经过半年的日夜拼搏,终于再次考 上重点大学!在命运谷底,他用知识和智慧实现惊天逆转……
洪灾湮灭录取通知书:辍学打工的高中生次年重圆梦
1998年6月,吉林省洮南高中高二学生佟洪江代表吉林省队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得了二等奖。很快,吉林大学物理系提前向他下达破格录取通知书。此时的他即将学完全部高中课程,多年苦求的梦想就要变成美好现实……
佟洪江出生在与内蒙古边界接壤的洮南市福顺镇。这里是吉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连续两年的大旱和大涝,让这里庄稼几近绝收。6月12日,连续几天的大雨迟迟不停,佟洪江家两间破旧的房屋风雨飘摇,终于在门窗变形吱呀呀的扭曲声中慢慢坍塌了!万幸是,没有伤着家人。
面对断壁残垣,佟洪江接到通知书的兴奋荡然无存——他心里清楚,本来已欠下两万多外债的父母,怎么还能拿得出近万元的学杂费啊!
从佟洪江记事时起,他父亲就患有严重肺病,整日咳嗽,有时甚至咳 出血来;而母亲又患有糖尿病。因为治病,家徒四壁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债。为供佟洪江和妹妹读书,父母省吃俭用,每每都是挤出治病的钱来保证他们的学费。为了 减轻父亲的负担,佟洪江在高一时就决定辍学回家,以分担父母的压力,保证妹妹读书。可他的这一选择却被爸爸含着泪大骂了一顿:“全村到现在还没出一个大学 生,谁都说村里的孩子就数你脑子最灵光,考上大学才是给爹妈争气啊!”
怀着父母的重托,佟洪江寒窗苦读,终于以超常努力换来乡亲们渴盼多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可近万元的学费像不可逾越的大山一样横在他的面前,让他再也无法面对两难的选择……因为他知道,在这个穷地方,全村人也凑不够1万元。
这天,佟洪江安顿好父母,仔细叮嘱读小学的妹妹:“有哥哥在,再大的困难也要读好书!”最后他对父母说:“我回校读书去了。”
佟洪江并没有返校,而是坐着火车来到内蒙古乌兰浩特的一个木材加工厂打工。因为辍学,他那提前录取的大学通知书自动失效了。每天,电锯的声响猛烈地刺激着他的耳膜,飞扬的木屑和沙尘扑面而来,让他难以睁开眼睛……12个小时加工木板的工作量,每天都把他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一般。这样,一个月下来能赚足600元钱。他省吃俭用,把工钱攒下来。
春节到了,佟洪江带着攥出汗的3100元钱回到家里:“爸、妈:这是我在学校得的奖学金,用它盖两间简易房吧。”见到这么多的“奖学金”,父亲当即流泪了:“真是争气的好儿子啊!”
在父母面前,佟洪江有些战战兢兢,他生怕他们看见自己满是茧子和木刺划痕的双手。半年的辛苦劳顿,已让他感到这样打工下去根本不是人生的出路。他决定挣到学费后继续读书,考大学……
看到父亲用佟洪江打工赚的钱和4000元的民政补助,终于盖起了两间简易房,佟洪江欣慰地笑了。1999年春天,佟洪江再次回到学校,他要在这年参加高考。他对老师说:“打工不是出路,我还是要考大学!”
因为佟洪江突出的成绩和特殊的家庭困难,学校免去了他最后一学期 的学杂费。停学许久,功课生疏,这对于佟洪江来说是个致命的影响。但他下定决心:宁可身上扒下一层皮,也要把成绩赶上来!此后的日日夜夜,他始终争分夺秒 努力补习。老师也常常勉励他:“洪江,只要你有沉着稳定的心态,肯定能行!”
1999年7月,佟洪江终于考入南京邮电学院。
学债家债雪上加霜:大二学生再次隐瞒父母辍学打工
再次捧着录取通知书,除了惊喜,还有一年前的悲哀与尴尬:大学9000元钱的学费到哪里去弄啊!由于父母的外债是高利贷,已经欠到了3万多元。这种情况还怎么能依靠父母啊。佟洪江开始在村里村外挨家挨户地借。佟洪江是这个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人们自然尽力去帮他圆梦。可是,佟洪江一口气跑了几天,只是借到1800元。
几天后,佟洪江抱着幻想,怀揣着1800元钱来到了南京邮电学院。佟洪江对学校的招生同志反复讲述了自己不幸的家庭情况,他辍学打工的经历让接待的同志很受感动,便同意在欠款的情况下办理入学手续。
按老师的说法,像佟洪江这种情况,可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以保证 完成学业。几天后,他正式向学校递交了申请书。可是,当时助学贷款尚未大面积使用,佟洪江所在的大学每个班可享受这种待遇的特困生寥寥无几,而且还需要新 生所在家乡的政府部门、民政部门的证明等。没办法,助学贷款的阳光根本无法洒落在他的身上。就这样,8000元的学费打了欠条。学校要求他在三个月内交齐这笔钱,佟洪江同意了。
接下来,佟洪江努力寻找挣钱还债的机会。当时,学校食堂从困难学生中招收洗碗钟点工,每天中午一小时刷盘子洗碗,每次8元钱的报酬。佟洪江努力在众多特困生中以最大的诚意,赢得了这份勤工俭学的机会。面对有些同学冷漠、不解甚至鄙视的眼神,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这份零工,还有一些特困生想做都没有机会呢!
在这种心理的安慰下,佟洪江在一种忘我的状态中努力做好零工。不久,为了还债,他又到大街上寻找做家教的机会。因为这个差事同样竞争激烈,佟洪江好不容易才先后找到两份家教。
但这种兴奋却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这点可怜巴巴的收入仅能维持他在大学里最低的生活保障,却无法偿还学校的那笔欠款。三个月过后,学校的催款单传到了他的手里:“请务必在十日内交清全部欠款,以保证你正常的学习……”
大学第一个假期结束,佟洪江没有路费回家,就在南京寻找家教,到社会上找零工,起早贪黑地挣钱。第二学期开始了,学校的催款单再次到了他的手里。这时,他只能将假期挣的1000元用以还债,可是余下7000元却再也无法偿还……就这样,佟洪江在提心吊胆中又过了一个学期。
佟洪江在紧张复杂的心情中升入了二年级。此时,催款单再次传来,因为第一学年的学费没有还清,第二年的学费也开始催缴了……这给他带来了致命的精神压力……2000年10月,在一次通信中,妹妹说由于亲戚逼债,父母病情再起,她读完这个学期,只好辍学在家了。“哥,家里帮不上你,真是让我和爸妈难受,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每到被催债的时候,爸爸总是流泪说,等你毕业赚了钱家里就好了……”
此时,家里3万多元债务的现实,残酷地折磨着佟洪江的心。想到自己的艰难处境,他悲伤而无奈的泪水一泻而出,打湿了妹妹的来信……他知道,钱这个让人憎恨不已的东西,已成了他和家人无法获得基本生存的障碍了!这天,他终于决定再次辍学打工!
三天时间里,佟洪江连续给妹妹写了两封信,让她打消辍学的念头。“妹妹,我刚刚联系了一个电脑公司的兼职,每个月都会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样我就完全有能力保证你读书,也能把父母养活好,请你把好消息告诉他们……”像上次一样,他隐瞒家人,悄悄辍学挣钱去了。从这天起,佟洪江从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打工仔……
绝境奋起:不屈学子再考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南京街头,佟洪江常常举着这样的牌子谋求家教:“本人是大二在 校生,曾获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试讲一课,看不中不要钱!”而每在试讲前,他总是用一两个小时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家长发现,佟 洪江的补习完全不是为补课而补课,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更不是那种为讲题而讲题,而是让学生掌握“四两拨千斤”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每次试讲都让家长、学生大开眼界,即使他要求的补课报酬高出别人的一倍,但他们还是愿意请他做家教。这样,他的名气渐渐在一定范围内传开……
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佟洪江分别在“南京硅谷”的一家电脑公司和南京图书批发城做了两份兼职,通过推销电脑和书籍赚得新的报酬。这样,佟洪江终于在两三个月内就闯开了局面……
“爸、妈:一年多没回老家了,确实有些想你们。但我在大学一切正常,学习成绩还是很好,请不要挂念。我在电脑公司做了两份兼职,一个月能有几千块钱收入,今天我寄回4000元,你们留下药费外,剩下的就还债吧。告诉妹妹一定要好好读书,哥现在能挣好多钱了,我们终于有好日子过了!”
父亲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儿子回了信,而这封回信被大学同学转到了佟洪江的手中。因为佟洪江早就与同学们约定:“帮我演好这场无奈的戏,我不能让家里人知道我辍学的真相。”
因此,就在父亲对村里人一个劲地夸奖儿子在大学里争气赚钱的时候,他哪会想到,儿子早已成了日夜奔波在南京街头的打工仔!
在辛苦奔波中,本来就瘦弱的佟洪江变得越来越单薄,可他口袋里的钱却越来越多。他省吃俭用,把这些钱都寄给父母还债,并保证妹妹的读书……到2002年1月,佟洪江终于还清了家里的全部外债,他长舒一口气。
由于一年多之前已办了退学手续,佟洪江无法再回到南京邮电学院读书。他向同学们告别:“现在我不再为钱而累了,家里的外债已经还上,我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求知了。我要重考大学!”
在大家的祝福中,佟洪江回到了吉林老家。母亲哭着说:“好儿子, 终于把你盼回来了,全村人一直都在夸你啊!”几年不见,想到儿子为省钱而一直留守南京,想到儿子辛苦“在大学兼职”赚钱养家的孝顺,她不禁百感交集,与儿 子相拥而泣!父亲说:“你是全村孩子的榜样,从前好多孩子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家了。可这两年,因为你的影响,全村都重视读书了,这两年没有一个辍学的!”
几天后,儿子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们。“我要回南京了,这半年忙一些,要到南方的几个城市实习,就不用通信了。暑假我一定回来看你们!”父母压根也不会想到,儿子根本没有回南京,而是回到洮南高中去联系复读准备高考!
这天,佟洪江怀着特别复杂的心情走进了母校。在校门口,他遇到了几位当年的老师。“洪江啊,你是咱全校学生的榜样了,到现在我们还在讲你的物理竞赛成绩,你是一个至今没人超越的高度啊!”“听说你在大学里赚了不少钱,给家里还了债,全校师生都佩服你啊!”……
老师的表扬,像利刃一样扎在他心里。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说出事情的真相!矛盾之中,他决定放弃在母校就读!
后来,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佟洪江坐火车来到近千里之外的永吉,找到了重点高中的李延海校长。爱才的校长听完他的经历,佩服地说:“好孩子,我不收你一分费用,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
这天,佟洪江重新来到高中课堂,这是一节化学课,没有课本,别的同学借给了他一本教材。他翻阅到一页,无意地看了这样最简单不过的分子式:“NaOH”,似曾相识,但却已说不出它究竟是什么。他仔细地想,总也想不出来,此刻他终于感到:离开高中三年的生活,已将这些最起码的东西都忘掉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就高考了,这怎么能行啊。我能在命运的谷底重新站起来吗?
此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簌簌地流下来。“对不起,老师,我要出去一下……”他来到操场,抱头痛哭。经过两个小时的心理调整,他终于下定决心:“说死也要追赶上来,把所有的课程都补上来!”他很快制订了学习计划,以冲刺高考!
日日夜夜,佟洪江争分夺秒,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在脑海中仔细寻找着几年前各种知识的记忆坐标……有时忙于做题,竟到忘我的状态,一抬头却不觉天已亮了。一周、两周、三周……
到高考来临时,他的成绩已是班里的第一名。这年高考,佟洪江取得了62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他终于把这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母面前:“爸、妈:我隐瞒了你们几年,请你们不要怪我,现在我有充分的自信和能力读完大学!”
一时间,父母惊愕不已!许久,他们激动地抱着儿子痛哭:“儿子,这么多年,苦了你了……”
佟洪江用助学贷款交上了大学的学费。从此,在保证学习成绩在班里第一名的同时,他开始努力做家教。大二时又形成了一套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家教理论,后来他又开办了初中高中升学补习班,规模越来越大,一年至少能赚到20 万元。大三时,他花10万元为父母盖起了新房,使一贫如洗的家走向了小康。至此,在命运谷底重新站起后,他终于用知识实现了惊人的人生转变!他的自立自 强,成为家乡和同学们学习的典范。2006年9月,因为成绩优秀,综合表现突出,他被学校研究生院免试录取。12月8日,他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了该校“感 动大工人物”领奖台。 (《中国青年》9)
10条途径迅速提高你的生活
原文:10 Virtually Instant ways to Improve your life
作者:lifehacks.org
译者:弥缝(褪墨)
许多问题的造成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运气差或者别人有意为之。事实上,这些问题往往是由我们自己的坏习惯产生的。这里列出了十个习惯希望能够帮助你摆脱这些自己造成的麻烦又没必要的烦恼:
- 不要过早下结论。过早下结论会通过两条途径为你制造麻烦。第一是,你会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所有的事情的发展,所 以不再重视这件事 情,而按照自己假设的发展方式操作事情。可惜人类并不是一种会算命的种类,所以大部分的假设都是错误的,这样也导致的事情常常失败;第二是,你会猜测别人 的想法并且会做出假设,同样的,这些假设通常也是错误的。而且这些愚蠢的假设也导致了你与他人的关系被破坏。
- 不要小题大做。很多人因为一些小挫折的刺激而做出过激的反应。小题大做使人变得紧张兮兮,产生过多的忧虑。
- 不要发明规则。过分的使用”应该”和”应当”是没必要的。这些词除了让你感到紧张外,不会有任何用处。为什么?因为当你使用这些发明的规则时,你会变得受约束和有孩子气的命令口气。而当你试图将这些规则强加于他人时,只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厌恶的情绪(霸权,自以为是的)
- 避免给他人扣帽子。对别人否定的评价也会限制你对他的看法和想法。所以,避免预先给别人扣帽子,说不定你就可以发现别人其他不同一般的地方。
- 别做完美主义者。生活并非十全十美的。若寻找一个完美的工作职位,却永远找不到它,而一些看起来好的也并非那么好。追求完美主义是一种精神基本,它会摧毁你的一切快乐并且建立一堆你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 不要过分概括。一两次的挫折并不意味着永远失败,几次成功也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天才。一件事——好或坏——或者二或三件事并不代表永久的趋势。一件事的成败就是它的成败,不要过分夸大其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 不要怀疑别人在讨论自己。大部分的人,包括你的朋友和同事,在99%的时间内并没有讨论你或者考虑你。很多职位的同事和邻居甚至都不会认识你。别人对你的态度冷热大部分都非私人的想法。不断地怀疑别人在讨论自己只会让你多疑和痛苦。
- 不要总凭直觉判断。你的直觉并不是总是一个正确的指示器,因为你只觉得会这样,但”觉得”并不说明这就就会是正确的。未来并不会因为你的直觉感觉会这样而改变。感觉可能是真的,但不一定是对的。
- 不要让生活拖垮你,学着乐观一些。如果你期盼有坏事发生,想必常常都真的发生了。一个消极的人对于事物的看法都是扭曲的,他会发现世界是灰暗的,到处都是污点。换个方向想,如果你尝试去寻找一些积极的事情,你也一定会发现它们的。
- 不要沉迷于过去不可自拔。这是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放开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继续你的生活。很多的愤怒、 沮丧、痛苦和绝望 都是因为沉迷于过去的伤害和问题而造成的。你把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看得越重要,你的生活也就越沉重,你也更难从伤害中摆脱。不要尝试与这些过去的事件争 斗,因为它们已经过去了,所以放开手,往前走。
如果大家觉得读了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希望大家浏览弥缝的博客褪墨(https://www.mifengtd.cn ,关于时间管理、个人提升和演讲技巧 ):大家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好文章。弥缝推荐《生活中的定律 》、《15个办法提高你的肢体语言》和《 同强动力的任务改善你的工作效率》这三篇文章,愿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