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关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一些评论

豆瓣上看到了一些关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评论摘录一些:


巴黎在燃烧★ :  我记得我看得流泪的一集是他们一群人“查琴”,抱着把吉他,哼着歌,对着唱,那真的是无忧无虑的青春。影片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打动你的内心,它会把你的童年往事都掏出来,让你浮想联翩。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有浪费过自己的青春,甚至有的人的态度是:“青春就是该用来浪费的。”我看到他们那群少年长大后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在社会上吃亏的一点一滴时,我在想,他们后悔吗? 〈有关青春的日子〉的确是部适合每个年龄段的人看的连续剧。这也是我第一次主动看中国的连续剧。青年人看他可以反思,自己是学他们那样荒废光阴,还是反省自己现在的状态,20岁——30岁的人看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看到他们变成了这样,会反思,自己现在是否也变成和他们一样了。30——更大年龄的人,我想看到这部连续剧更多的是浮现曾经的鲁莽,曾经的少年无知,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一路走来吧。


swallow :倒叙的手法,很透彻地描绘了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京城高干子弟在时代变幻的浪潮中的迷失。到最后,扑腾了半天,损兵折将,强奸了理想,摧残了心灵,也拉拉扯扯地告别了不愿长大的“美好的童年”。 应该说,这片子看的时候挺过瘾,除去有个别段落贫嘴调侃时间实在过长让我丧失了耐心只好用快跳过。看完了以后,五味陈杂,仿佛也耗尽了力气和情感……


jaficg:  “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人身上吐痰玩~ ” 这句话说了无数次了,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也算是美好的童年,他们一直都记着这句话,打小就记着。一帮年轻人的青春,关于他们的青春,也关于整个那个年代的青春。 没看过小说,也不知道这部电视剧背后有什么故事,也不知道导演在这部电视剧中加了很多他自己的经历,于是就这么看着,开头看得很认真,大概知道了这部电视剧是伴着方言回忆走下去的,也不仅仅是佟大为的的原因,很喜欢方言这个人,优柔寡断,耍嘴皮子,一句句我向毛主席保证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跟我没多大关系,一群颓废青年在婚挥霍着自己的青春,讲哥们义气,查架闹腾,当兵,劳改,他们那个年代的东西,也跟我没多大关系,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那个时代,南下广州去闯荡江湖,年少不更事,发生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小事,所有的一切跟青春有关,在不停的斗争中他们一个个都开始变质了,长大了,彷徨了,迷失了,于是一切开始变得很残忍。 我真的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一半是因为宿舍人都走了我没有说话的,一半是看这个看得很压抑,已经没有能力再去说话了。 我承认自己是个怀旧的人,所以这些关于往事的记忆让我会想起了自己干涩的童年,那些时间都浪费在书本和考试上了,尽管我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不过那段最黄金的时段我还是错过了,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童年了,或许那个时候才算是最好的时光。 我一直都很恐惧,恐惧作业没写完,恐惧考试没考好,恐惧未来,恐惧所有的一切,我正在挥霍着青春,我有想过,但是还是在不由自主地挥霍着。一直就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圈子里,以个人为中心,虽然周围有那么些朋友,但是能真正说话的又有几个呢?不多。所以我了解方言他的感受,没人能理解他,没人听他说真心话,在岁月的坎坷中学会了坚强,成熟了。未来的一切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什么都不懂,声么都不怕,可还是会恐惧。 当方言看到身患癌症的李白玲,他终于说出了他爱那个女人,那时候他们才知道那个道理,为什么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在拥有,失去的东西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都失去了什么呢?青春! 他们最后重逢于卓越的坟前,历经的沧桑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关于青春,我们还在继续,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我们继续挥霍! 看这部电视的时候我抽掉了烟盒里最后的7支烟! 最后一根是在写这个的时候抽掉的。 烟雾弥漫中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很乱!很冷!**


**lostfire:  说实话,里边的演员除了佟大为都不算脸熟,但一部影视作品让我着迷从来都不是演员的演技,而是故事本身。作为80后我是没有办法体会50后的孩子故事和改革开放那个历史背景下的所具有的人生际遇,幸好《与》片给了我这个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特定人物的人生体验。 片子里的主人公除了后来加入的夏红清一色是大院里的孩子,我想在文革期间那是多么具有优越感的一帮家伙。人生而就是不平等的,虽然王朔现在说自己悟出 “众生平等”这样具有哲学意味的话。他们每天可以穿着国防绿,蹬着自行车,还有吉他,没有大人的管束,那是“多么美好的童年”,而在那个历史条件下这样的孩子出去北京的大院还有几个呢。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是不同的,即便在现在一般老百姓家的孩子恐怕也难以具有这拨孩子的青春体验。 从幼儿园偷向日葵,往过路人身上吐痰玩,到大了查架,拍圈子,到处查夜,再到南下广州的惊险生活,这些事情在今天大多数人身上看起来都是那么遥远。作为一个一路都是好学生,直到迈入大学校园又惨遭六七年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完全就是梦中的人生境遇。我很妒嫉他们,也多少为自己感到有些不幸。 广州,在当时的高洋他们看来,应该像一篇金矿,充满了新时代新场面的诱惑。虽然没有北京这么多的歌舞升平,但却有彩电,有宝石,有数不清的鸡和票子。现在在一个颇具理想主义情节的北方人的心目中,南方似乎是一个让人闯荡和打拼的世界,似乎泅在北京就会渐渐失去生活的激情,习惯于稳定和为房子车子票子忙碌的生活。 我们受了这么多教育我感到很悲哀,因为越是读书我们越是发现身边缺少铁哥们儿。过去的哥们儿多没有读这么远的书,大家因为各自身处异地和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活而各自走入不同的轨道,感情看起来也日渐式微。新的朋友看起来如此文明,优雅且彬彬有礼,但你却似乎永远难以捕捉他们的内心。这不禁让人总是怀念青春年少的日子。 谁的感情或许也不会像剧中人那样错综复杂彼此牵连,平常人没有这么多烦透顶的情感纠葛算是一种幸运。我们实在不应该像方言那么虚伪和拧巴,也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李白玲这样桀骜不驯的姑娘。但我们也会有心爱的人分分合合,那些最初的乃至懵懂的爱情依然值得心痛和回味。 高洋回来了,冯裤子出现了,李白玲也找到了,夏红,百珊一来到了北京,他们一起来吊唁早早离去的卓越,这个单纯,痴情和仗义的小伙子。岁月雕刻着记忆,也宣告这青春即将一去不再复返。在紧张辛苦的学习,繁忙疲惫的工作,昏天暗地的应酬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不时地给自己安排个惬意的午后,回味一下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呢?**


**卡不卡:  终于看完了52集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尽管这部电视剧有时也过多的煽情,留了不少于琼瑶剧的眼泪,尽管有时主人公也像其他粗制滥造的都市剧一样不说人话,尽管里面有太多巧合,太多穿帮镜头,尽管有时剧情拖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部叶京的大作还是深深的感动了我。 从《贻笑大方》就开始喜欢老愤青叶京,如果叶京用《贻笑大方》拨去了娱乐圈光鲜的外衣,使人看到真相的话,那《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则是他为中国电视剧竖立的经典,扎实的剧本,精致的配乐,诙谐的生活化语言,鲜明的人物塑造,这些都使那些粗制滥造的古装剧,都市剧无地自容。虽然《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难逃电视剧巧合太多,煽情过重等通病,但看下来依然会被吸引,因为与其它的电视剧比,它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GodVc.坐在马桶上网™:  看完后细细品味,觉得很贴切.其实我觉得他是讲述了一段时代, 一段人人信仰毛主席,连发誓都要说–”我向毛主席保证!”的时代. 他们管追女生叫拍婆子,说啥都要扯到社会主义,看完相当的怀恋那个时代. 买的是十块钱的盗版,封面上印着—-“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 原本认为那个年代的孩子都很严谨朴素的,可是开头看到方言在舞厅里跟女生搭讪,说—-“嘿,你这人太不讲道理了,长这样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 然后对那个时代的生活起了极大兴趣,觉得很好玩,那个时代的人也那么不正经啊. 爸爸跟我说的他经历的那个年代是苦的,但是此剧让我改变了看法. 因为我知道这是导演的童年加上王朔的书. 故事里的人在慢慢长大,长大后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我想这就是青春啊,我一直在幻想着我十年后会过着怎样的生活.是否过得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封面上印的那句话很好,看<大时代>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澎湃的理想以及要遇到个小犹太似的孩子. 看<武林外传>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平淡生活中流露出来的感情, 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时候我想的是昨天,是自己慢慢长大的点点滴滴. 懵懵懂懂的年纪已经过去,但还未真正长大.


painpark:  爱情、性和青春是自古至今从事与文化有关的工作者们津津乐道的主题,而青春又囊括进了爱情与性,既能满足心气颇高或可恶的顾影自怜正患青春期病的少年的荷尔蒙爆发的关切,又能把一拨俨然年华已逝的中老年眼球吸引过来,当然,他们或者功成名就或者壮志未酬。所以,青春是一个很讨巧的主题,也是一个很讨巧的词。 四天,看完了52集电视连续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很长很长时间没有关注一部电视连续剧了(其实连电视都不想看),如此长度的更是绝无仅有,相信这部电视连续剧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将在本人的观赏活动中作为一个个人体验记录被长久保持而没有被刷新。 我承认我当然被这部电视连续剧吸引了。导演叶京充满野心与抱负,把他们六○一代人的经历通过52集的长度来展现,很讨巧地把那些细节通过语言与道具当然似乎尽量展现出来。 但是这个千变万化的大时代用追忆来意图复制一个远去的、已然存在于模糊不堪的时间是难上加难的,我们不仅找到了诸多穿帮镜头,同时也只能在那些精心设计、热闹的、王朔式的话语与话语方式(其实,剧中干脆就是大量复制、原封不动地拼贴了王朔小说中的原句),在这些背后,我们只能惊讶并感叹叶京的煞费苦心与精心安排。 一旦一件事情相对单纯,那么复述起来自然容易。 文革的背景,青春年少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经历背景大致相同,加之特殊的语境,使故事叙述的展开相对变得轻松,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青春的冲动、以及在中国大量垃圾电影电视剧中那种青春野兽一面的力量,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外几乎绝无。 青春是有野兽与毫无道理的疯狂一面的,甚至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叛逆”就能概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对这一点体会的很深。


靡靡非柒:这帮孩子都是上一代的人精,看他们小时候的事情真是开怀,一个个既不要脸也不要命,前一刻还拉帮聚伙拼的你死我活,却在病床上一副扑克牌就化敌为友,这见他们的队伍壮大了,友情也经过了时间,事故,牢狱诸多考验,当许训和汪若海在澡堂门口抱头痛苦的时候,真是感觉到他们友情的力量伟大,他们还曾经为个女人翻脸,而这个时候女人在他们之间又算什么… 这帮孩子长大了,开始变的不好玩了,改革开放吹来了经济,也可以吹淡人情,五十几集的长度,十五集以前的剧情应该是最精粹最闪耀的地方.这帮孩子玩笑,打架,贫嘴,北京语言发挥的无与伦比的魅力,每每总让人听的酣畅淋漓.也奇怪,他们背个古诗总是一套一套,仿佛本来就放在肚子里,只等着用时随时提取,多寻思都不用寻思,今人哪有那个本事,他们还都是当时所谓不乖的孩子呢.


乔木 :我想,大雨中,当卓越流着血,高喊着那些哥们平常挂在嘴边的台词时,他想到的,应该是,自己终于成为一个英雄了。 当一切回复平静,当年一起偷幼儿园向日葵的童年伙伴聚集在卓越墓前的时候,回首往事,一切只能回味。 青春没有对错,我们的经历的事情,历历在目却又模糊不清。曾经的年少,过去的就过去了,想起了,也徒剩感慨。 那些文字和独白让人感动: 我们那时尽管年少无知.太容易把欲望当成爱,其实最爱你的那个人,只有在懂得责任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有的时候真该感谢生活,它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磨难,人总是在痛苦之后才懂得生活的意义.相信我,我会给你带来快乐的. 在我们生命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被生活加工好了的故事.不管结局是福是祸也不管它是美丽还是悲伤,岁月的洗礼总能给我们留下淡淡的回忆,这或许就是生命值得延续的魅力.回忆使我和我的几位朋友彼此牵挂一如往昔,有人会认识那是清高也有人会说这是愚蠢但对于我来说他们都是我的知已.我们这些各自寻找不同归宿的人,只想知道我们到底是谁. 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 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 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 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 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 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 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甲醇:生命来时,我们被一把拽了进来; 生命走时,我们被一脚踢了出去; 可以和我们商量的只有一个问题: 你 要怎样活着?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视剧,更是一部探索如何活着的电视剧. 青春就是我们开始独立行走,独自感受,独自选择. 从这里开始,要怎样活着,自己说了算. 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他们为所欲为的生长. 没人引导,除了革命样板戏; 没人限制,除了雷子. 他们该冲动时冲动,该泄气时泄气, 既锱铢必较又满不在乎. 他们时刻扮演着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 又时刻颠覆着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 他们依人性而长,是最纯粹最健康的一群. 他们注定卓尔不群. 他们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大把的时间可供自由支配而且心安理得, 他们自发的探索了这个世界, 他们感官发达,感受真实,明白自己爱吃什么. 他们优秀得让人伤心. 然而,在玩过了,笑过了,哭过了之后, 他们还是选择了混入人民群众的队伍中去, 并且长期潜伏下去. 这些充满幻想,满不在乎的孩子们, 他们探索着前进,越走越远, 仿佛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但是当他们再次相聚在卓越的墓前, 用泪水和鲜血祭奠他们的青春时, 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珍宝:良心,爱和责任. 因此也就回归了人类价值的主流体系. 其实他们从来也没有抛弃过这些, 他们只是觉得自己更行,和一般人不一样, 能够得到更好的东西, 所以才满不在乎.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迷茫的孩子们, 谁又真的没有回来? 活着,一切都是真的. 要怎样活着? 像人一样就好.


丁笔杆:自从看完《大明王朝》后,我对中国的其他电视剧都不屑一顾 因为感觉这是部经典,别的无法超越 我的一个朋友谈跳同学极力向我推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经不住他老人家的一顿忽悠 于是,屁颠屁颠地用15块大洋,买了盗版碟 第一回看,哇靠,那演李白玲的演员笑的也忒假了吧 用着与大明王朝对比的看,觉得这片子没法看 于是,看了大概15分钟,到 方言在歌舞厅拍了个婆子带回家,就退碟了 然后第二天向谈跳同学汇报,这片子真烂,太假了 他反击我说,是你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 没有共鸣 我想,也许吧。。。 第二次看,是在《新周刊》出了一期特刊 那期的主题就是关于这部电视剧 转念一想,那么多人关注,而且看了导演的介绍和幕后的故事 应该不会太差 于是,在某个晚上继续耐着性子看 我就想“这文化界的潮流,还是要赶赶的” 和好朋友在家,看他们查架,打的一塌糊涂,和朋友笑的一塌糊涂 第三次看,就在这个五一长假 五一最大的收获就是把这五十二集的片子,一口气看完 而且与剧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 看着他们的青春 回味着自己的青春。。。 特别喜欢方言在片头和片尾说的那两段话 放在任何一个年代人身上都适用 每个人的青春对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无法真正定义青春的年代 大体应该是从初中到大学那段日子吧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 似乎有很多话要讲 又讲不出来 这是部很伟大的作品 虽然很长,很贫 但长的有理,贫的有味 好的艺术作品 会唤起人心中那种认同感 我想这部片子就是这样 它让我还在经历青春,却已经开始回忆了。 *

summercomet:这个片子是大二寝室没事买的DVD原本用来打发时间的 没想到却真正的迷上了 那个年代的人差不多是我们父辈,那些事情我们不曾经历过,也不曾真正耐心地去听他们讲,听片主题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很是有回到过去的感觉 从小到大,一步步,其实并没有什么谋杀案或是失踪,谋杀的只是过不到那时的青春,我们每个人是片中的任何一个人,在时光的慢慢消失的那刻,静止或是长大,在每一个的十字路口担心或是彷徨,最后走过去 前几天见马上要出国的朋友,都处在大三的迷茫关头 随便聊天,我很反态的安静听他讲 没有定数的未来,不确定的两三年,很多事情都会改变 而在几天前他的决定是留在国内,现实太多无奈的改变 他的幸福就这样也不得不暂时放下 而我在那刻,突然现实的觉得我与他只是两个世界的人 我们都活在自己某个角落里,不愿意去过多了解额外 其实我也不知道后面有什么会等待我,在回学校的车上一句话没说的听歌,莫名伤感,并不是因为可能会永远不见 接下来要继续准备考研的我,究竟有多少的时间去折腾,某大…? 很是想坚定去考虑,但这时候有了那么点怀疑 我究竟是因为TA还是因为真的想去… 至少结果改变,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 在打上这些字的我 心里还是有个声音隐约地想要努力,仅此而已 走一步算一步,只是希望梦想不会真的只是现实的泡泡糖 虽然遥远 只是想和他们一样有着去攻打对面院子的气概,泡泡糖也分LOGO

      • Derek:  很喜欢看《新周刊》,每期都能给我带来我想要东西,《新周刊》不是娱乐杂志,所以很少介绍电视剧,我也不是一个爱看电视剧的人,但这期重点的内容确是有关一部电视剧的,同样也是我想要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不喜欢王朔,只知道他到处骂些文人墨客,不了解叶京,只知道他曾经开过坦克。但却喜欢上了这部由王朔作品改编的,叶京导演的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属于三四十岁人的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属于他们的七八十年代,同样也是他们的青春。这本不应属于我的电视剧,却让我莫名的喜欢,也许是出于对那个时代的热爱吧。有时感觉自己就是生活在80年代,而不是生于80年代,然后被冠以什么80年后之类。喜欢那个时代或许是喜欢她的纯真,与六十年代的疯狂,九十年代的物质相比,她或许是49年以后中国最理想化的时期,也是最纯真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代没有了信仰的一代人来说,有时真的很羡慕我们的上一代。那是一个很奇怪的年代,先是有一个伟大的人可以让我们顶礼膜拜,然后有一天突然有人说他死了,他有错误,然后我们很伤心,很迷茫,但不久我们就又有一个新的期望,我们要变得更自由,更富有了,即使是我们依旧一无所有,但精神依旧很充实,因为我们的理想还在。 记得第一次去北京,独自走在北海公园,突然想到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想到了那时的“查琴”,然后突然感到很孤独,然后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然后突然看见了一家KFC,然后狠狠地骂了一句。。。 献给这部陪我度过了人生最低潮时期的电视剧。

irene:  好久没看过国产电视连续剧了。之前总抱怨国产片越来越难看,半信半疑的找来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拿起之后,就再没放下。。 52集有点长,但是天天坚持看。虽然现在没看多少,但是有种感觉,已经在心里渐渐的滋长。我还年轻,真好。 虽然年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装束在变,但是不变得是什么??是这个年龄在我们不知不觉中给我们身上加上的一种东西,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他让我们张扬,浮躁,冲动,但是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幻想。 这个就是不论什么年代,只要是我们还年轻的年纪都不会变的东西,不是吗?


marken:  很久以来在都不看国内的电视剧了,看电视的时候也都顺手调开,只看电影和体育节目了,但是这部电视剧却让我每天拎着笔记本,屁颠屁颠的每天跑学校,在校园网上每天美滋滋的看,最开始是对于”那帮孩子”的感情,因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想在具体一点的看看那文革时期的部队大院的小孩的躁动和青涩.慢慢的看过来,觉得有点感伤和触动,因为,我的年轻时候不也是那样么? 每天想着跟哥们一起吃饭喝酒,一群在学校还是会玩的,家里有点小势力的朋友们每天吃吃喝喝,扯淡,有的时候因为踢球的冲突打架,因为打篮球的动作大,打架.朋友圈子里面复杂的男女关系,经常是一个爱一个,被爱的再去爱别人,三角恋已经不新鲜了,当然,我们80的年轻人还要上学还要高考,但是留在记忆里的往往都是那些这部电视剧里面描写的东西:哥们,女朋友,打架,吃饭,洗澡,扯淡………… 里面的各综人物可以说包盖的很全面了,有的是真心对朋友的,就是为了哥们两肋插刀的,还有的是表面看着很仗义,但是会在背后动刀子的,再有就是平时够哥们意气,遇到自己喜欢的女生就甩了哥们的,还有的就是超出当时年龄的成熟的,充当孩子头的早熟型的,女生总是那个时候的焦点,漂亮敢做的女生在青涩的时候总是受欢迎的,也许年代在变,但是各个角色总是在各个时代有各种的人来承担吧,至少我的躁动时代,也有这样的一群朋友,他们陪伴我度过这段时光.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MSn上提示一个当年走得很近的一个朋友上线了,我和他也有很久没正经聊天了,现在都是各忙各的,我也没有心情在主动和他说话了,也许说出来的话也就是”最近还好么”扯些有的没的,然后以这句话结尾”长联系啊,什么时候来北京的时候聚聚”,大家都长大了,各有各的忙的,也许只有看到这部电视剧才勾起我对那段日子深深的怀念,现在有新的朋友圈子了,每天不痛不痒的聊着天,感觉总是把自己包在一个小的保护罩子里面,没有什么时候可以自由的放纵出来,对于朋友也不再投入了,做事情也变得中庸和不痛不痒了,这不是错的事情,但是这已经不是青春的岁月了,所以平静和自我是很正常的, 日子过去很久了,我还是很怀念我的那段青春岁月,和那一群狐朋狗友的事,也不知道这群人现在好么,也不知道大家的将来回事怎么样的,也许不要像电视剧里面的这群朋友就好了.


圆圈里的猪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宣传的时候被称为《血色浪漫》的第二部,因为这个原因我没看,一直觉得续集都不会太好看,后来断断续续看到很多人的评价极高,这才在网上下载了看,果然只是一个片头就让我极为喜欢,黑白的如同记忆般的片段以及《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的歌,都会让人陷进去。推荐给数个同事看,对桌的同事每天下班不回家待着看,总是兴奋的跟我说,这就是我们曾经的生活!至于另外几个年轻同事,也是津津乐道于“小时候一起偷幼儿园向日葵、在屋顶朝下面吐口水,多么美好的童年啊!”,偶尔还会齐声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努说终飞: 很久很久以来我都没有看过电视了,上网也只是下些电影来看。可这部片子是每个身处青春期的八零后应该同时也值得看的好片子(可惜了这样的片子不能上央视这样的大主流的大传播范围的频道,或许因之不是主旋律吧)。有人说《与》一下子填平了50年代末与八十后之间的鸿沟。

0%